從規則到家庭文化
有機會跟家長聊聊的話,我蠻常會建議大家建立起「家規」,每個人都要遵守。家規並非單指那些很嚴肅、偉大的「規範」。更多是指一連串的小事
例如:
每天都要吃足夠的蔬菜
每天都要運動
回家第一件事就是要洗手
每天都要收玩具、桌面
家事是「所有人」的
看到認識的人,一定要跟人打招呼
請人家幫忙,「一定」要說謝謝
其實都是小事情。但這些小小的日常堅持,久了就會開花結果。
您可以想像:如果有一個人不挑食、每天都運動,今日事今日畢,看到朋友家人都會打招呼,也會對身邊的人伸出援手。這個人是不是有比較大的機率是個「不錯的人」?
每個家庭都可以建立自己的「文化」(也就是所謂的家教?)、而文化是透過每天無數的小事累積出來的。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舉例而言:
從孩子剛會說話開始,我們就不斷要求他們跟幫助他的人說謝謝。即便是家庭日常。包含:把泡的配方拿給孩子時,他要說謝謝才會拿給他。洗完澡後,也要跟幫他洗澡的人說聲謝謝。
(有時衝突、孩子耍賴在所難免,但有時必須堅持)
父母照顧他們,雖然對我們來講是義務、是日常。但我並不希望他們覺得這是「理所當然」的。因此,學習感謝的心,從說謝謝開始。方式不一定好,但這是我們的做法。兩個孩子都一樣。我跟太太之間,我們夫妻跟孩子之間都是。孩子幫了我的忙時,我也一定會跟他說謝謝。哪怕只是拿一張衛生紙給我~~。
「規定」在日積月累下,就會成為孩子的習慣。我希望他們都是個有禮貌的孩子。
夫妻來自不同的家庭,本身就有各自的文化。
夫妻一定要先取得共識,建立共同的文化,屬於這個「家」的文化。這是最重要的事,沒有之一。